治安處罰=終身污點?這項制度為輕微過錯者“松綁” 專家詳解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遇到過或見到過因為一些小爭執(zhí)小糾紛,甚至不當言行而觸發(fā)治安違法的事情。而由此所受到的治安違法處罰,往往會給當事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所謂“案底”。來自公安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每年有超過800萬人被治安違法處罰,治安違法記錄“終身化”伴隨的負面效應可能影響當事人的一生。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正式確立違法記錄封存制度。新法明確規(guī)定:違反治安管理的記錄應當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或者公開。這項旨在為輕微過錯者“松綁”的制度將如何運轉?將如何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一起詳細了解。
盡管多為輕微違法 但仍影響被處罰者生活
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fā)放的許可證,這是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guī)定的四種治安管理處罰類型。無論是哪一種處罰,都會在公安系統(tǒng)留下記錄。數(shù)據(jù)顯示,2019—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查處治安案件4035萬件,平均每年807萬起。這意味著每年有800多萬人被治安違法處罰,其中多數(shù)是輕微違法。盡管不等同于犯罪記錄,但違法記錄,也會影響每一個被處罰者的日常生活。
今年26歲的山西姑娘小王,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北京工作,22歲那年因為跟男友感情糾紛,吵架升級成打架,被警方拘留3天。讓她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治安處罰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小王告訴記者,在地鐵站、高鐵站一些需要刷身份證的場所,身份證查驗機器發(fā)出的異常警報聲,是她幾年來出行最大的困擾,也遭受了不少非議?,F(xiàn)在,出門游玩成了小王既害怕又向往的事。
治安處罰對小王來說是出行的不便,但對湖南常德的唐先生來說,是失去了成為一名消防員的機會。唐先生從小是一名留守兒童,由農(nóng)村的爺爺奶奶帶大,8年前,因為蓋房子時與鄰居發(fā)生矛盾,雙方發(fā)生肢體沖突,他被治安拘留3天。2023年,唐先生報考了當?shù)氐南绬T崗位,并通過了筆試和體能考核,但最終因為這次治安違法處罰記錄,與消防員工作失之交臂。
采訪中記者還碰到了很多類似經(jīng)歷的人,安徽的施先生因為網(wǎng)上發(fā)表不當言論被治安處罰后,考公務員以省第一名的成績被刷了下來。新疆一名立過二等功的轉業(yè)軍人因為打架,屢次在應該升職時被叫停。治安處罰像無形的枷鎖,讓這個群體在就業(yè)、考公、晉升等方面止步,甚至還影響子女積分入學、申請公租房等方面。
“無違法”證明的邊界在哪?
從案例中可以看到,當“治安處罰”的標簽緊緊地貼在當事人身上時,就會成為他們求職、升遷的攔路石?!盁o違法”證明的邊界在哪?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目前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證券投資經(jīng)紀法》等法律明確規(guī)定“對有違法前科者的資格限制和行業(yè)禁入”。但現(xiàn)實中,治安處罰的記錄卻讓很多有治安違法前科者受到諸多限制,因此,近年來有關“限制治安違法記錄的查詢”呼聲越來越高。
趙宏教授表示,目前各行業(yè)對“治安處罰”查詢和要求出示“無違法犯罪”證明的過度使用,必然會使前科人員的勞動權嚴重受限,成為其回歸社會的主要阻礙。
記者注意到,除了公眾和專家學者的呼吁,也有地方對“治安違法記錄查詢”做出立法禁止。2023年2月通過的新修訂的《上海市就業(yè)促進條例》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招用人員或者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時,不得查詢勞動者的診療記錄、醫(yī)學檢測報告、違法犯罪記錄等信息。條款中明確用人單位在招錄勞動者時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
新規(guī)定如何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
新規(guī)定如何影響到每一個普通人?今年6月27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其中,第一百三十六條中的規(guī)定:違反治安管理的記錄應當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或者公開。意味著未經(jīng)有權機關并依照法定程序,這些記錄就不會再被隨意披露和查詢。這讓眾多輕微違法者看到光亮,也被法學者們稱為“破冰”之舉。法律為改過自新者重開人生大門。為輕微違法者卸下終身枷鎖。
此外記者注意到,新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第一百三十六條同時也規(guī)定:“有國家機關為辦案需要”或“有關單位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進行查詢”的除外。法律同時設置雙重“安全閥”:國家機關為辦案需要,或有關單位依國家規(guī)定可查詢,但查詢單位必須嚴格保密,既保障改過自新,又不削弱執(zhí)法需要。
新規(guī)定如何真正落地生根?
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有不到100天將正式實施,新規(guī)承載著懲戒與救贖平衡的制度善意,但要想從“紙面的規(guī)定”轉為“現(xiàn)實的溫度”,其中那些“有關機關范圍模糊”“查詢事由不明”等隱性障礙亟待破除。新規(guī)定如何真正落地生根?來聽法學專家的解讀。
(總臺央視記者 李文杰 武兵 郝亮 張喆)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23日 11:09:35
- 2025年09月23日 10:59:32
- 2025年09月23日 10:00:29
- 2025年09月23日 09:34:50
- 2025年09月23日 09:27:45
- 2025年09月22日 16:49:33
- 2025年09月22日 16:03:30
- 2025年09月22日 13:49:24
- 2025年09月22日 13:49:21
- 2025年09月22日 13: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