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而歌——陜西西部計劃志愿者援疆記
青年志愿者之歌
向西而歌——陜西西部計劃志愿者援疆記
剛過去的這個夏天,1400余名陜西青年踏上西部計劃的征程,近700人奔赴新疆——他們中,有想“親眼看看課本里的大西北”的海南學子王廣英,有自稱“樂天派”、背著近百斤行囊的農(nóng)業(yè)專業(yè)研究生王宜熊,也有堅定地說“西北人的使命,就該是建設西北”的陜西姑娘賈欣。
一個月前的夜晚,西安站臺,T269次列車緩緩啟動,載著一群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駛向遠方。他們穿越甘肅、青海,一路向西,最終抵達喀什。
踏上開往西部的列車
“我不怕吃苦,田間地頭的科研艱辛都挺過來了!一碗加了炸蛋的螺螄粉,就能讓我元氣滿滿?!闭勂鸶敖囊?guī)劃,畢業(yè)于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的王宜熊眼中閃爍著光芒。
這個27歲的農(nóng)業(yè)專業(yè)研究生,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他背著近百斤的行李,向新結(jié)識的伙伴展示他的“人生行囊”:登山杖、帳篷、睡袋……他如數(shù)家珍,講述著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在志愿者隊伍里,他算是“高齡”了。讀完研究生,他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臨行前,母親強調(diào)他已27歲,“同齡人有的成家立業(yè),有的已為人父母”,唯獨他還“漂泊不定”。
過去的7年,他走過40座城市,徒步翻越20座山。對于新疆,他想用3年時間,丈量這片比安徽老家大12倍的土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新疆同胞名字那么長,記不住可咋辦?”眼下,這成了他的新煩惱。至于到了服務地是支教、種地,還是做其他工作,王宜熊并不確定。帶著一連串的“疑問”,這輛一路西行的列車,最終向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前行。
遠方的牽掛 眼前的期待
7月23日的喀什莎車,烈日灼燒,熱浪在棉田與巴旦木林上方翻涌。汽車駛?cè)肟κ采嚳h城時,正是下午3點,毒辣的日頭懸在近乎無云的碧空。
“一年到頭,沙塵天氣要占去大半年光景。從開春刮到入冬,家里的窗戶難得開上幾回。風沙最大的時候,出門都得蒙著面,汽車打著雙閃慢慢挪?!碑?shù)厝诵χ蛉?,在這里生活,人均每天能“吃”一斤土。
志愿者朱慧寧續(xù)簽了。過去一年,在完成黨建工作的同時,她已在阿熱勒鄉(xiāng)為孩子們開展了十余場科普宣講。每次上完課,總有一雙雙小手拉著她的衣角問:“老師,你什么時候再來?”“老師,能告訴我你的手機號嗎?”……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朱慧寧心里都會泛起一陣酸澀。她想著什么時候,特色教育資源能夠真正普及到這里,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多有趣的知識。
如今,她最大的軟肋就是對父母的牽掛。這個從小生活在城市的姑娘,如今談及對父母的思念,眼眶依舊會忍不住泛紅。半年前,她曾有意無意地提起想留在新疆的念頭,母親卻滿是擔憂地勸她:“女孩子家,能回來還是最好回來?!?/p>
朱慧寧含糊地應著,心里規(guī)劃著——今年冬天,一定要讓父母來一趟,一是讓他們看看新疆的大美風光,二是瞧瞧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同事們都很熱情友好,生活設施也挺便利?!?/p>
低頭看去,朱慧寧宿舍樓下的小院里,西紅柿藤蔓遒勁盤繞,枝頭掛滿了果實。同事感慨:“在莎車這地方,能結(jié)出這樣的果子,是大家日復一日用心守護的結(jié)果?!?/p>
“這里有我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
和朱慧寧一樣,劉丹今年也選擇了續(xù)簽。
“她在這里找到了真正的快樂?!笨粗曨l里女兒曬得微紅的臉龐和閃亮的眼睛,劉丹父母懸著的心放下了?!皬膩硇陆谝惶炱?,這孩子就沒抱怨過半句?!笔聦嵣希两诿β抵械膭⒌こ3字芏枷氩黄鸾o家里報平安。
在遼園鎮(zhèn),這個開朗的姑娘早已成為大家眼中的“開心果”。閑暇時,她會帶著村民們研究直播帶貨,和朋友們采摘當季鮮杏。當?shù)乩相l(xiāng)夸贊道:“劉丹來了以后,連杏都比往年更甜了?!?/p>
劉丹服務的遼園鎮(zhèn)位于喀什市疏附縣,距喀什市區(qū)20公里。與記者交流時,劉丹一邊念叨著對自己關照有加的“哥哥姐姐”,一邊熱情地拿出當?shù)氐乃崮谭窒?。她特意強調(diào):“這可是純天然,無添加!奶源和巴旦木,全都是我們這的特產(chǎn)?!?/p>
從作講解、推介巴旦木園吸引游客,到牽頭組織村民搭建線上直播間,讓巴旦木、鮮杏等帶著新疆風味的好物飛出大漠,來新疆的這一年里,劉丹忙得腳不沾地。
“銷售是產(chǎn)業(yè)的后端,往往直接決定農(nóng)民能不能增收?!边|園鎮(zhèn)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劉丹和其格曼村黨支部書記伊卜拉伊木·圖爾迪的帶動下,直播帶貨已成為巴旦木銷售的重要渠道,年銷量翻了兩番,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800元。
“杏子幾乎摘下就搶光,巴旦木也根本不夠賣!”小院里,村民艾麥提江聽著大家聊起銷路,笑容燦爛。今年六、七月份,他的銷售額就突破3萬元。未來,他們還計劃擴大種植,延伸產(chǎn)業(yè)鏈,打造一條特色林果產(chǎn)業(yè)線??粗偷┠镜匿N路越來越廣,劉丹也在為留下來做準備,“這里有我發(fā)光發(fā)熱的地方”。
在這里扎下根
東鄰莎車的英吉沙縣,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一條狹長綠洲。志愿者唐俐捷選擇留在這里。
唐俐捷至今清晰記得初到英吉沙的第一個中秋。戈壁灘的夜風已帶寒意,團縣委的干部推門進來,第一件事便是伸手摸他們的被褥:“夠不夠厚?暖不暖和?”
更讓他意外的是,這位干部能準確叫出每個人的名字。正是這些溫暖的細節(jié),成為這批志愿者扎根的“種子”。2020年,和唐俐捷同期來到英吉沙縣的38名志愿者,最終有24人選擇留下。
在英吉沙,播音主持專業(yè)畢業(yè)的唐俐捷策劃文化活動傳遞正能量。此外,他還敏銳地捕捉到電商助農(nóng)的機遇,成為縣電子商務中心的“帶貨主播”,在直播間上為英吉沙的杏干、牛奶馕奮力吆喝。
今年來英吉沙縣報到的志愿者又多了些。看著這些新鮮面孔,唐俐捷心頭一熱——團委的力量壯大了,能做的事情自然也更多了。他盤算著,如果這批新人里有懂新媒體專業(yè)的,一定要帶著他們,把村里的直播事業(yè)做得更紅火,幫鄉(xiāng)親們賣出更多的農(nóng)產(chǎn)品。
在新疆,無數(shù)個像唐俐捷這樣的年輕人奮斗在天山南北的綠洲里。據(jù)了解,陜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務邊疆的征程,380余人選擇扎根基層,奉獻青春。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見習記者 藺潔麗 記者 張亞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9月05日 06版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0日 10:26:33
- 2025年09月10日 09:45:00
- 2025年09月08日 11:08:36
- 2025年09月07日 19:09:55
- 2025年09月07日 09:08:25
- 2025年09月07日 08:48:07
- 2025年09月06日 10:42:59
- 2025年09月04日 13:06:23
- 2025年08月26日 05:59:49
- 2025年08月25日 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