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東手足口病擴散調查:疫情上報遭行政干預(3)——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健康新聞
        河南山東手足口病擴散調查:疫情上報遭行政干預(3)
      2009年04月08日 08:43 來源:人民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矯枉是否過正?

        衛(wèi)生部介入調查后,民權縣動員1000余名干部身穿隔離衣進村消毒,全縣防疫,衛(wèi)生部建議防疫應納入常態(tài)化管理

        雖然民權縣在2月22日就已啟動手足口病的應急預案,但真正讓縣政府重視疫情,是在3月18日。

        那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民權縣偽造病例,隱瞞發(fā)病人數(shù)。并且至少有兩名患兒死于“疑似手足口病”,而非“零死亡”。

        那一天,民權縣成立了防控指揮部,抽調1182名機關干部,進駐525個村莊。

        那一天,河南省衛(wèi)生廳黃瑋副廳長帶領調查組趕赴民權。當晚,衛(wèi)生部調查組抵達。

        那一天,離民權縣確診第一例手足口病已過了72天。

        此后,經衛(wèi)生部調查組確認,確實有一名兩歲半患兒死于手足口病。

        3月19日,民權縣分管副縣長朱華光被責成向縣委、縣政府作檢查;縣衛(wèi)生局局長楊保軍被免;縣人民醫(yī)院院長、縣疾控中心正副主任均被免。

        而李正云則獲得了30多萬元專項資金,購買消殺和宣傳用品。截至3月底,縣財政投入資金近200萬用于手足口防控。

        “目前防控手足口疫情是民權的重中之重!痹摽h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倫生說,自從政府介入后,幾乎全縣人員都發(fā)動了,真正做到“群防群控”。

        如今,去村里消毒的人都穿著隔離衣,帶著鞋套。李正云看了,覺得這樣做有點過了。“沒有必要將此病神秘化,這樣人們會無所適從!

        在農村中,一些患兒家屬也感到了壓力。在全村每天進行消毒防控的背景下,患兒家屬不敢再出門,生怕招致詬病。

        而在菏澤市,鄄城縣梁屯村,崔淑月的爺爺說,原來他依靠沿街賣衛(wèi)生紙賺錢,自從孫女和孫子患手足口病住院后,他不敢再上街;曹縣王集鎮(zhèn)張店村,張怡柯的父母則選擇出門打工,他的爺爺奶奶平時也不敢出大門一步。

        衛(wèi)生部赴豫工作組透露,隨著手足口病發(fā)病高峰期逐漸到來,以及加強了病例報告管理工作后,預計民權縣手足口病例數(shù)會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呈逐步上升趨勢。

        針對民權疫情的變化趨勢,衛(wèi)生部工作組建議要及時調整防控策略,應適時將疫情防控工作轉入常態(tài)化管理。

        在多次培訓后,村醫(yī)李士國已經能夠診斷出手足口病例。

        李正云則還有他的憂慮。疾控中心雖然獲得一定的專項撥款,但經費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

        而且,之前推銷保健品獲得的經費已經用完,該事件處理后,錢款還要補回。李正云說,如何找錢,將是他今后的首要任務。

        名詞解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癥狀為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xiàn)皰疹。重癥患兒會并發(fā)腦炎、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幾日內死亡。

        多發(fā)于0-5歲嬰幼兒。成人、兒童感染不會發(fā)病,但會傳播病毒。

        為什么這一傳染病在去年暴發(fā)后,今年又再次大面積蔓延?為什么它去年被列為丙類傳染病,今年還有很多防疫員不知此?

        這些成為地方政府和基層防疫部門思考的問題。(來源:新京報 本報記者 涂重航 河南商丘、山東菏澤報道)

      【編輯:王賽特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