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之爭折射文化貧瘠——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李白故里”之爭折射文化貧瘠
      2009年09月27日 08:38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李白故里”之爭折射文化貧瘠

        一邊是李白生活了25年之久的四川江油,一邊說李白生活了10年之久的湖北安陸。兩地因一則廣告:李白故里,銀杏之鄉(xiāng),湖北安陸歡迎您……而不惜發(fā)出律師函,相互喊李白“回家”。(9月25日《長江日報》)

        盡管我們有幾千年燦爛歷史,有難以計數的文化名人,但各地依然為名人歸屬權問題爭執(zhí)不休,從女媧、伏羲、黃帝到諸葛亮、王安石等,每一個與歷史名人沾點邊的地方都把自己說成是“××故里”。

        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今天,很好解釋名人故里之爭的用意。在我看來,“李白故里”之爭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我們某些地方的文化不是豐富而是相當貧瘠,沒有可挖掘的本土文化來拉動地方經濟,最后不得不與其他地方來爭搶“××故里”。

        爭名人故里還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缺少發(fā)展經濟的思路。其實,許多歷史短暫、名人匱乏的國家和城市,沒有歷史名人來搭臺,經濟發(fā)展得照樣不錯。因此,我們不應該沉迷于“名人故里”的爭奪大戰(zhàn)中,無謂消耗行政資源和精力。

        當然,也不排除“××故里”之爭只是一場表演,某些地方只是借此來提升知名度,炒作一番后就不了了之?墒,這樣雖然贏得了名聲,卻把自己文化貧瘠的一面暴露無遺,把自己對歷史文化不自信的一面暴露無遺。

        我以為,這些爭奪“××故里”的地方政府,都應該好好反思反思。既然“李白故里”存在爭執(zhí),至少說明不是該地獨有的。因此,與其爭“李白故里”不如挖掘真正屬于自己的文化資源。(馮海寧)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