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發(fā)燒”地,有必要普及世遺常識——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申遺“發(fā)燒”地,有必要普及世遺常識

      2010年08月26日 11:3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世遺公約,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我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世遺的保存保護,就成了一種國家責任,不能把珍貴遺產保護和開發(fā)的責任,全交給“政績饑渴”的所在地政府

        今年的世遺大會上,我國又有兩個項目成功入選,大獲全勝,也大大激發(fā)了很多地方的申遺熱情。近期,與申遺有關的新聞比較集中,往往還伴隨著大拆大建和門票漲價等消息。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7日,湖南衡山南岳大廟門票上調到50元/人次。漲價理由是,南岳區(qū)為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投入大量資金對古鎮(zhèn)和大廟進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其中,香爐維修一項為420萬元。雖然申遺基本上意味著漲價,但是南岳區(qū)也太急了點,申遺成功,八字還沒有一撇,就先開始漲門票了。

        另一件事發(fā)生在陜西,據中廣網報道,耗資上百億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即將于10月1號開園。但網友和周邊市民發(fā)現,公園中剛建成不久的部分建筑正在被拆除。對此,相關方面回應稱,這是為了適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進行的景觀調整,屬于“搬移”,而不是“拆除”。

        當然,這只是近期被抓了“現行”的事例,反映的是各地申遺熱情的冰山一角。因為“主辦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修改了規(guī)則,每個國家每年最多只能申報兩個項目(還必須包含一項自然遺產),所以這種熱情受到大大壓抑。據稱,目前僅在國家文物局備案的候選項目,按日子已經排到下個世紀了。因為,對很多地方來說,眼看著人家申遺成功的一舉成名、一夜“暴富,”早已耐不住漫長的等待,扯個申遺的幌子,就開始大興土木,借機漲價。

        對于這些對申遺陷入狂熱的地方,有必要普及一下世界遺產的知識。聯合國發(fā)起保護世界遺產的緣起,是因為一些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遭遇威脅,且僅靠本國力量無法很好保護,所以才建立了相關組織,制訂了保護公約。隨后,這一公約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世界遺產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一國的名勝文物能夠被接納為世界遺產,對一個國家來說,當然是好事,是對本國自然風光和人民創(chuàng)造力的認可。但是,入選世遺,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按世遺公約規(guī)定的責任,主要是保存和保護,除此之外才是“適當的展出”,目的是讓遺產為更多人所分享,但保護永遠是第一位的,展出的前提是盡量保持其完整性和原創(chuàng)性。

        申遺,在國外并不是當成“生意”來做的,也不是鐵定能夠賺錢。把申遺當成給地方貼金手段和賺錢籌碼,差不多是我們這里的獨特景觀了。在一些地方,申遺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幾乎成了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漲價的同義詞。那些申遺成功的項目,花費也十分驚人,而且普遍存在“重申請輕保護”現象,真正用于保護的資源十分有限。對那些暫時與申遺無關的珍貴文物,往往棄之如敝屐,輕易就被出賣毀壞。

        嚴格來說,在世遺景區(qū)周邊盲目建設旅游設施和觀光項目,并不能歸入世遺保護的范疇,甚至還是一種破壞。我國張家界景區(qū),還因此受到聯合國相關組織警告,被迫拆除了大量人造景觀和設施,浪費驚人。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的例子,更有代表性。原本,這個公園基本是新近的人造景觀,并沒有申遺資格,真正入選申遺后備項目的,是“古絲綢之路跨國項目中國段”,而大明宮,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因此可以說,這些人造的宮殿群,就是一個商業(yè)開發(fā)景點,跟申遺扯上關系,基本是拉大旗扯虎皮,目的是為了吆喝旅游項目。

        適度的旅游開發(fā)固然可以,但蜂擁而上打申遺牌,然后借機漲價,夾帶私貨,是對申遺的誤讀和庸俗化。因此,就有必要從源頭上正本清源,重申世遺公約的本意。世遺公約,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我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世遺的保存保護,就成了一種國家責任,國家應該承擔世遺維護的主要開支,有專門的部門監(jiān)管世遺保護,不能把珍貴遺產保護和開發(fā)的責任,全交給“政績饑渴”的所在地政府,更不能把主要開支,都轉嫁給游客和百姓。 (丁永勛)

      參與互動(0)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