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為何下降?物價房價過快上漲——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為何下降?物價房價過快上漲
      2009年08月05日 11: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據央行調統(tǒng)司測算,剔除季節(jié)因素后,二季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季環(huán)比增長1.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季環(huán)比增長5.8%。據央行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顯示,二季度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下降,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所謂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按照專家的說法,是指公眾的工資增長和消費“感覺”。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與央行調統(tǒng)司的數據,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長,按說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感受應該相應得到提高才是。但是央行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卻顯示,二季度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下降,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這顯然是有原因的。

        筆者以為,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下降,直接的原因首當物價上漲較快莫屬。當前食品、農副產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而這些都是城鎮(zhèn)居民每天都要消費的物品。與此同時,其他商品如衣物等價格也明顯上漲,工業(yè)企業(yè)產品價格也出現反彈。央行調統(tǒng)司28日發(fā)布的20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就指出,2009年二季度5000戶工業(yè)企業(yè)產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出現了較大幅度反彈,預計下半年CPI存在反彈的可能。以食品、農副產品與家庭設備等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較快上漲,必然直接反映為居民的日常性支出增多,這樣一來自然也就會造成居民收入感受下降。

        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下降,顯然還與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夠健全有關。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健全,居民用于醫(yī)療衛(wèi)生與教育等的實際支出與預期支出也就較大,他們自然也就不敢過多地花錢用于改善日常生活,這樣一來就導致盡管居民名義上的收入增加了,但是他們的日常性消費卻減少了,實際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實質性提高,并因此而滋生工資增長和消費“感覺”下降之感。

        近些年房屋價格上漲過快,也是城鎮(zhèn)居民收入感受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房屋價格前些年出現畸漲,盡管前段時期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但是近期又出現了反彈趨勢,部分城市房價回漲幅度還較大。如果是近期購房的居民,必然要將相當一部分收入用于供房,而打算在未來幾年內買房的居民,也必定要為了儲蓄購房而更多地壓縮其他方面的消費。這樣一來,由于居民有所增長的收入已被或將被上漲的房價所“吞噬”,他們的日常性消費并未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多少收入增加了的感受。

        收入增長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增加消費、改善生活,所以,如果收入增長不能更多地體現為消費的增加與生活得到改善,這樣的居民收入增長也就可以說是缺乏實質性意義的,居民消費不能增多甚至減少、生活質量不能提高甚至還有所下降的城鎮(zhèn)居民收入增長數據,也就更多地徒具形式上的意義。而要變居民的名義性收入增長為實質性收入增長,就必需控制物價尤其是食品與農副產品等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物品價格的過快增長,采取有力、有效的調控措施抑制房屋價格反彈,直至將其穩(wěn)定在與民眾普遍消費水平相適應的程度,與此同時,還應繼續(xù)不斷完善與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在更大程度上解除民眾的后顧之憂,讓民眾能更為放心、大膽地將增加的收入轉化為直接的消費。唯其如此,城鎮(zhèn)居民才能更多地從收入的有所增長中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條件的改善,而這樣一來,居民的收入感受自然也就能相應得到提高。(魏文彪)

      【編輯:楊威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