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投行唱多A股、樓市存心不善——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評論:國際投行唱多A股、樓市存心不善
      2009年06月15日 07: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際投行看多背后是巨大利益驅使的。這種利益是建立在中小投資者可能被套牢的基礎上的,中小投資者必須擦亮眼睛;這種利益是建立在國家經濟金融風險上的,國家要予以適度干預,媒體不要推波助瀾

        5月以來,瑞銀、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野村證券等國際大行紛紛發(fā)布研究報告,看好中國房地產。而他們立論的基礎,無一例外都是“剛性需求釋放帶來成交量強勁回升,并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xù)”。野村最新報告便認為,內地房產市場會繼續(xù)強勁,預期2010年成交量升至7.4億平方米的紀錄高位。

        中國樓市交易量和價格是否應該全面上升,上升的基礎到底是什么?目前爭論很大。一些專家認為,樓市價格沒有見底,應該繼續(xù)理性回歸,這是提升交易量、激活市場的根本之策。而另一些人士、機構認為,中國樓市像中國的季節(jié)變換一樣,已經由“小陽春”轉到了“盛夏”。紛紛發(fā)表報告證明中國樓市已經全面復蘇,極力看好中國房地產,其中國際投行最為不遺余力。

        筆者認為,從經濟狀況看,中國樓市、股市都不具備目前這樣上漲的基礎。唯一原因是,中國前幾個月天量信貸投放造成的市場流動性進入了股市、樓市。再加上,在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忽悠下,國際投行一部分資金以及國際游資進入了中國境內股市樓市里。這也是國際投行竭力唱多的根本原因,目的在于牟取暴利,套牢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瑞銀、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野村證券等國際大行紛紛發(fā)布研究報告唱多中國樓市的背后是,要么已經進入;要么過去高位進入的,想趁機解套。這使得筆者想起了證券分析創(chuàng)始人、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一書中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談到的:如果這種評估研究報告和數(shù)據與資產的實際買主或貸款方愿意接受的價格相吻合,那么它們對于有效地選擇房地產債券倒是有實際的作用。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數(shù)字基本上都是虛假的,評估研究報告方僅為蓋上自己的名字收取費用,評估研究報告以及說明書的唯一作用就是欺騙投資者。

        國際投行看多中國A股的代表機構是摩根大通。摩根大通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研究部主管龔方雄是代表人物,多次在央視二套、財經媒體上大肆唱多中國股市,甚至竭力推薦銀行、地產和消費類板塊。值得注意的是,6月9日,在“摩根大通2009年中國投資論壇”吹風會上,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復蘇形勢良好,滬指年末可望升至3000點,而主板IPO將于未來1-2個月內開閘!暗靡嬗谡笈e、迅速的刺激應對措施,中國的經濟狀況普遍顯示出好轉跡象。”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主席李晶如此表示,股市小調整可能性存在,但是中長期看,我們對于A股市場持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摩根大通研究部、證券部、經濟學家齊上陣,又是電視、網絡、紙質媒體發(fā)表談話,又是舉辦投資論壇,如此不遺余力,其目的昭然若揭。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中國的股市樓市一直沒有擺脫國際投行牽著鼻子走的狀況,特別是A股。2006年到2007年瘋長到6000多點,離不開國際投行的大肆忽悠。國際投行賺了個滿盤金,背后是把無數(shù)中小投資者套牢。這次國際投行故伎重演,竟然起到了與以前同樣的作用。樓市價格居高不下,滬深股市甚至一些板塊按照國際投行的預測意愿上漲。令人納悶的是,過去盲目崇拜和迷信國際投行,而金融危機后這種現(xiàn)象本應該有所改變但卻一切照舊,因為金融危機中國際投行輸?shù)淖顬閼K烈。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際投行看多背后是巨大利益驅使的。這種利益是建立在中小投資者可能被套牢的基礎上的,中小投資者必須擦亮眼睛;這種利益是建立在國家經濟金融風險上的,國家要予以適度干預,媒體不要推波助瀾。

      【編輯:高雪松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