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多少企業(yè)冷暖自知 摸底調查已是“馬后炮”——中新網

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www,亚洲日本人在线看片,91aaa在线国内观看,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1. <style id="sskie"><u id="sskie"></u></style>
      <sup id="sskie"></sup>
    •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產能多少企業(yè)冷暖自知 摸底調查已是“馬后炮”
      2010年01月27日 15: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國內車企近日紛紛收到來自工信部的《關于調查汽車生產企業(yè)投資項目有關情況的通知》(下稱《通知》)!锻ㄖ芬,被調查車企要把2009年4月1日至今的投資項目建設內容、開工時間等逐一登記,在今年1月30日前報送工信部裝備工業(yè)司汽車處。工信部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稱,此舉是為更好地管理汽車行業(yè),希望通過調查充分了解汽車生產企業(yè)投資項目情況。

        汽車主管部門做產能摸底調查,其實全是“馬后炮”。按照我國汽車管理辦法,所有興建、擴建項目,一律是先由國家管理部門批準,然后才能動工興建,其投資規(guī)模、建設內容、建成時間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不能擅自違反。作為國務院汽車管理部門,工信部對這些事情應該“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才對,怎么反而發(fā)通知向下面企業(yè)做調查,這豈不是“問道于盲”?或者是明知故問,考驗企業(yè)老實不老實?如果真的一概不知,卻在那里做宏觀管理,豈不是在“以己之渾諢使人之昭昭”?

        其實,“產能過!眴栴},對中國汽車工業(yè)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中國汽車業(yè)一個“成長的煩惱”:一會是產能過剩,一會是產能不足。不過企業(yè)最多的擔心是產能不足,而管理部門最擔心的則是產能過剩。

        今年下半年以來,宣布投資建設第二、第三工廠的企業(yè)可謂層出不窮,東風日產、神龍、華晨寶馬、北京現(xiàn)代等都宣布了要擴大產能的計劃,還有廣汽菲亞特長沙的50萬輛新建項目。最新的消息是,1月20日東風本田第二工廠在武漢簽約,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聯(lián)袂出席儀式。消息稱,按照“一次規(guī)劃、分步實施”,設計能力24萬臺,初期投資11.5 億元,形成6萬臺能力,2012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后,東本將具有30萬臺生產能力。

        寶馬是在猶豫多年后,終于下決心開建的第二工廠;東風本田更是以謹慎著稱,自2005年成立以來,堅持“精益投資”理念,盡管銷量連續(xù)翻番,由2萬輛上升到16.5萬輛,仍然堅持“改造”生產線,而沒有投資建立新廠,F(xiàn)在在中國“井噴”的汽車市場面前,也終于繃不住了。

        現(xiàn)在不僅在湖北,幾乎所有的汽車興建擴建項目,都有省委書記、省長出席,甚至是四大班子一齊前往助興,可見汽車擴大產能還有多么堅強的“社會基礎”。

        產能過剩不過剩,直接的體會者是企業(yè),對企業(yè)而言,他們是“如魚戲水,冷熱自知”。認真考察一下,企業(yè)投資的積極性是來自于市場銷量。早先的事情就不說了,2002年、2003年中國汽車市場連續(xù)井噴,多少企業(yè)扼腕悲嘆產能不足,立即引發(fā)了一場“盲目投資”高潮,上下一片擔憂產能過剩,原本高調宣布在華增加投資60億歐元的德國大眾,甚至將中國比做“第二個巴西”。然而2004年中國車市陷入低潮,很多車企都悄悄地取消了投資計劃,中國沒有如大眾所愿,變成“第二巴西”,很快又進入了下一輪高增長期。

        現(xiàn)在,企業(yè)投資擴大產能的積極性為什么這么高?動力來自市場。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在近千萬輛的基數(shù)上再增47%,一年凈增四個百萬輛,可謂空前絕后,不是親自經歷,簡直萬難相信。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實現(xiàn)第一個產量百萬,用了26年時間,等于說今年一年做了過去104年的事。賣汽車如同賣蘿卜白菜,不挑不撿,不管企業(yè)營銷能力如何,只要有產能,生產出車子就都能賣出去,家家企業(yè)都在為產能不足而苦惱,誰能不饞這一塊“肥肉”?而且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全都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幾乎所有專家都放言中國汽車市場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以及所在地政府能不加緊投資擴大生產能力嗎?

        現(xiàn)在大家投資,可以說既盲目又不盲目,說盲目是因為沒有人能對未來看得清楚,即使是站在全國高度上的管理者,也不能給出中國汽車市場三、五年以后的情況的預測,甚至連下半年的銷售情況,都做不出準確預測。從這個概念講,大家都是盲目的。但是,從過去的高增長看未來發(fā)展趨勢,大家又都不是盲目的。再說,現(xiàn)在企業(yè)的投資往往都是“一次規(guī)劃,分步投資”,雖然宣布要投三十萬、五十萬,但并不是把錢一下子都砸下去。企業(yè)現(xiàn)在都不傻,都會一邊走一邊看,根據(jù)市場變化,見事不好,就會立即收韁繩,統(tǒng)計數(shù)字與真實情況是有距離的。

        再說,如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真實,調查也是“馬后炮”,投的已經投了,待你的通知幾上幾下后,黃瓜菜早就涼了,與事無補。在市場經濟國家,產能問題純屬企業(yè)自己的事情,沒有其他人管,政府是政府,企業(yè)是企業(yè),政府制定政策,企業(yè)研究政策、適應市場。只有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下,才要勞頓管理部門費心,好像“老子”總是操心“兒子”的錢包,害怕他亂花。中國汽車近二三十年的情況證明企業(yè)產能問題,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大可不必操心。特別是對合資企業(yè),更沒有必要多操心,他們50%的股比不會亂投,沒有誰會比資本家更操心自己的錢包,在投資上,跨國公司比我們更謹慎。

        我們早前已經說過,從長遠看,在相對一段時間內,中國不會出現(xiàn)絕對產能過剩,只會出現(xiàn)相對產能過剩,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究竟有多大,未來是2000萬,還是3000萬,甚至更高?誰都說不準。在達到2000萬、3000萬輛規(guī)模以前,現(xiàn)在的產能不會過剩。在這樣一個發(fā)展?jié)摿茈y估量、增長速度又非常快的市場上,產能過剩一時還不會成為問題。 (程遠

        ----- 汽車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